期末時總是會有少數學生既將離開學校
他們不是畢業
而是因為學期間某中的表現因素
一直未達學校的輔導要求標準
而必須轉換另一個學習環境
我在想一個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
是怎樣的環境
是寬鬆的還是極嚴格的
還是有更高明的
換了另一個環境就一定適合他們
換了一個學習模式就能改變他們
每次期末的學生事務會議
這些孩子們的在校表現的種種
總是會被提出檢討
正反兩面的意見都有他們的理由
其實在這樣開會氣氛下
身為他們的輔導教官內心也是相當掙扎
念頭多會出現他們屢勸不聽的無所謂自我的態度
或是他們課堂中與師長互動中桀傲不馴的畫面
甚少有他們表現進步律己的優點的時候
是什麼原因呢
是觀察不夠入微
還是他們本就是這樣
這兩天的輔導過程似乎又發現了他們真面貌
桀傲不馴的態度沒有了
自律及禮節增了許多
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應證了那句話 不到黃河心不死
總是要等到事情發生才知道它的嚴重性
也許這是一種過程也算是一種學習吧
但是也希望他們歷經了這個學習過程
在下學期的新環境裡
他們有新的體認有更好的學習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