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習心得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個禮拜將長大的番茄苗分家了,

它雖屬迷你蕃茄觀賞用的品種,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8 Tue 2010 23:37
  • 良知

人乃凡人非聖賢,
既是凡人,
犯錯亦乃平常之事。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學生曠課問題持續的發燒中,
輔導室及導師幾乎快束手無策,
陸續的請家長到學校說明了解後,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7 Fri 2010 21:38
  • 打靶

今天二年級打靶,
天公不作美,
梅雨直直落,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以為例行性的研習沒什可在乎,
但未料到卻有如此多的火花,
遇到以前的老同事,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31 Tue 2009 08:17
  • 心急

星期天要去能高
課嚴格來說還沒上過一堂
戶外活動的分配任務還沒討論過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以初學者的程度
第一次使用水彩及色鉛筆媒材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下班後閒來無事
電視節目內容毫亦無可看性
遂與內人一同學習作畫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學期繁重的課業結束後
從放寒假開始到春節至今
已經懶散了好一陣子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耽擱許久的義賣公告
下午終於把它貼出來了
一直有個認為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群沒有特色的美女.............”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天看到一則報導一位替代役男在非洲行醫服務當地黑人社區的新聞,當下壤我似乎又乘著時空機回到去年八月在坦尚尼亞的wamoto社區。新聞中引我注意的不是替代役男的行醫技巧,而是新聞畫面的那群黑人小朋友讓我想起在wamoto社區渴望關愛眼和同樣膚色的小朋友。回想出發前往非洲前,設計製作T桖義賣募款捐助協助他們改善衛生設施,和他們共處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三天,但體會他們一天僅有的一餐,和他們一起共度戶外照相,資訊學習初體驗的活動,還有進行了一場台灣隊 vs 坦尚尼亞隊的足球聯誼賽。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寒假後開學第一天
原以為會有些不適應
可是感覺如一般熟悉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末時總是會有少數學生既將離開學校
他們不是畢業
而是因為學期間某中的表現因素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眼瞬間時間飛轉

學期又將結束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休閒行為與人格特質
一、前言

     人類日常生活的動作行為看似平凡,就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是肢體受控於大腦運動神經指揮的外顯行為,但就心理學的構面而言,它卻又是一個牽涉到非常複雜的心理、思維邏輯與外在情境及環境互動後,經由大腦決定個體是否行使有意義的一種肢體行為。而我們日常休閒的各種活動行為選擇亦經過內心思維與外在環境互動後所產生,其間與外在環境互動所產生的休閒行為動機,導致該休閒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選擇的過程,也因此休閒行為動機是產生休閒活動的主觀原因。

 二、本文

     在這堂課內美國心理學家Norman Triplett曾對兩人一起與一人單獨騎單車在速度上的差別,以騎士的表現所獲得的體驗或參與感的意義來做實驗,而實驗顯示休閒行為亦受外在客觀環境所影響。許多社會心理學者在休閒行為研究中,也發現人們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在休閒情境中也會影響他們行為和經驗。也因為人格特質的不同,其本身所產生的休閒動機及意識也會影響本身的休閒目的。當休閒目的因外在的環境因素產生休閒衝突時,人格的特質將會決定是否繼續這項休閒行為。若具好奇心、冒險挑戰人格特質多繼續活動行為不受影響;若未具上述特質,多以「冰山理論」〈Ice Theory〉來適應環境協調改變休閒方式,但原先從活動中所體驗流暢的休閒滿意度可能降低。課程學習當中因參加潛水活動而獲得認為的休閒流暢體驗,活動過程中因曾經發生潛水客的失事又經由媒體大肆報導而體認發覺其中危安因素,遂讓個人重新評估此項活動的流暢體驗與場域安全孰重孰輕的休閒衝突,此時人格特質往往決定這項活動的休閒意識進而影響其休閒行為。因此,對於自我人格特質的分析了解有助於本身休閒活動的選擇及管理,而較不受外在環境所影響亦較能從中獲得滿意體驗。休閒活動讓具有共同休閒興趣的友伴,較易打破社交壁壘,建立友誼;製造不具威脅性的相處機會;成為社交的潤滑劑;在課堂學習中,老師藉由隨意分組共享休閒論點觀念,在討論和活動中增加學習者彼此間的感情,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及有意義的溝通,對學習意滿意度亦較容易獲得,可見休閒行為其具有另一種形式的社交功能。

 三、結論

 休閒行為的動機來自生理及心理,當體內的生、心理平衡狀態被破壞時,體內舒緩意識需求產生,驅使人體從事活動來恢復體內原有的平衡。這種平衡包括認知上的平衡、情感上的平衡。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生理需要的滿足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的一件事,當社會進入較為富裕生活的階段,自由時間逐漸獲得及增加的同時,而人類卻又是喜歡社交及群體活動的動物,人類的休閒行為自然受到同儕或外在環境互動的影響。因此,如何由休閒者本身的人格特質自我了解,去選擇休閒活動,以建立良好的休閒動機基以滿足生、心理的平衡,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一門課程。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格特質算是天生的嗎
後天有無辦法可以改變
我想應該有吧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新的一週開始
天氣陰陰
適合在外上課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坐在辦公室裡,可以聽到集合場上,國防通識課學生的腳步聲,聲音是輕快且急促的,採地的步伐聲相當大,他們喜歡這樣踏步,非常賣力而且專注。我想在嚴肅的課程中,他們正在找尋僅有的樂趣,我總是這樣看待這樣的行為。

       這陣子集合場上課時間很熱鬧,年度的愛國歌曲比賽即將到來,一年級的班級搞不清狀況。多半的同學都是用玩的心態,直到比賽那天,當全校都注目等你出場表演,所有焦點都集中在班級團隊時,每個人都緊張到  B B ㄔㄨㄚˋ。這是賽後幾乎每個一年學生的講法,每年都是這樣不變的定律。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