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財經頭條新聞都是報導美股慘跌或是全球股災,新聞的頭條讓投資人怵目驚心,臉色發綠,內人多年投資的基金當然也連帶影響,不管是海外的還是什麼新興市場的都逃不過一劫,只有兩個字形容--慘賠。按照目前經濟景氣的趨勢,勸她識時務認賠殺出,起碼市值不至留失太多,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是當她想到縮衣節食的投資金額被腰斬後消失的市值,她就心有不甘,分析觀念及未來可能趨勢給她聽,還是不同意我的看法,她決定苦守不放棄,就是捨不得,真是賭性堅強。

我們常說人生有得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人生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得無失。但我們總是患得患失,明智的做法是要學會捨得。捨得是一種境界,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捨不得。

所以,「捨得」就是一種生活的實踐,也是人生必然面對的一項選擇。如果在面臨「捨與得」的時候,能夠瞭解「捨得」的內涵,認真把握「捨得」的尺度,就能在「捨得」之間體悟智慧的人生。

  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的快樂,並不是他擁有的,而是他計較的少。多了是負擔,就是另一種失去。而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捨棄也不一定是失,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可見,得而有所捨才是人類智慧之心。

  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有著太多的欲望,對金錢,對名利,對情感。雖然欲望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重要力量。但是,欲望更是一頭難以駕馭的猛獸,它常常使我們對人生的捨與得難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過之,於是便產生了太多的迷失、太多的悲劇。因此,我們只要真正把握了捨與得的其中哲理,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成功的門環。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捨一得的重複。

  捨得,是一種精神;捨得,是一種領悟;捨得,是一種成熟;捨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由此可見,「捨得」,是生活中一種必然的選擇,也是隨心而生的生活禪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