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次文化與休閒價值觀關係

一、問題摘要: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快速發展,民眾的物質生活雖然提高,休閒的預算增加,可是休閒的內容依然貧乏,品質和內涵仍是粗造、缺少正確的休閒行為及態度,以及休閒價值觀,顯然社會上休閒觀念發展的腳步落後,以致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青少年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生、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社會環境對其影響力不容我們忽視,若不善加引導,就有很大的可能出現犯罪或各種偏差行為。畢竟青少年是國家最有潛力的人力資源,其問題不容忽視。如果青少年能有滿足的休閒活動,對整個社會是有益處的。不過,社會上對於青少年的休閒問題並不是很注意,普遍認為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學校就好,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這樣的觀念實有必要修改,應該使課業與休閒都能均衡發展,兩者兼顧才能使身心各方面健全成長〈傅立恆,碩士論文1996〉。

     E世代青少年的休閒情境,主要是受到升學主義的束縛,迫使青少年在這種的壓力下,不得不犧牲了他們的休閒。因為,只要一到校,從早上就開始面對考試的壓力,一回家也就面對另一場競賽的強大壓力,父母親會想盡辦法來壓縮孩子們的時間,讓他們除了功課之外,還是功課。至於所謂「休閒」,青少年常誤認為「休息」、「觀光休閒」誤認為「大肆採購」〈2007學生輔導季刊,103期,19〉,或是學校老師和家長們認可下的「有限時間與活動空間」。於是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應有的休閒方式在各方壓力束縛下之下便以最速成及垂手可得的資訊媒體,作為其紓發心裡壓力及對學習環境不滿的最佳工具。超過六成以上的青少年以電視做為獲得運動相關訊息的主要管道,以報章雜誌做為主要管道的約有兩成。〈青少年休閒白皮書2007也由於休閒科技的進步與休閒的商業化傾向,造就了當前休閒生活的另一個值得重視的時代特色,休閒業者所提供的休閒,相當強調娛樂性或感官性,一來迎合當前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青少年為了滿足生理與心理的需要,他們發展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內涵,青少年針對這方面的需要而發展或模仿了屬於他們的文化,便稱之為「青少年次文化」(張德聰2005)包含了生活型態、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及心理特徵等等。這些不同於成人文化的次文化表現於青少年的服飾、髮型、裝扮、語言字彙(俚語或暗語)、娛樂方式和行為態度上(1997青少年次文化出探。30期,55-59。)

      整個台灣社會在資本主義化之下,消費集團所提供的休閒資源和流行誘惑,更是直接挑動青少年清純脆弱的心,簡直讓他們無法抵擋這些可能致命的吸引力和陷阱,於是乎,當前青少年的休閒行為和休閒觀念,都受到極大的衝擊。基於這樣的大環境的性質,形成了青少年不同於成人的次文化。

 二、問題背景

      台灣急劇的社會變遷,對青少年休閒而言,當然也產生結構性影響,除家庭組織結構的改變,由原本的大家庭轉變為核心家庭,而且大多成為雙薪家庭,家長自己都沒有充分的休閒,更遑論關照正處於狂飆時期的青少年子女的休閒了,對於子女的選擇休閒活動內容多抱持不要違法及不要變壞就好的觀念,在無家長的監督下,休閒行為受外在環境影響及未滿足內在的壓力紓解,對休閒的觀念、態度亦相對性發生變化。

    自開始實行的週休二日政策之後,使得青少年的休閒時間更為增加。根據行政院發佈之「青少年休閒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每週平均花費1112小時於休閒活動上;逾半青少年未利用週休二日增加休閒活動。而青少年最常從事之休閒為看電視、電影、MTV或唱KTV,其次為從事球類、游泳、韻律或健身房等活動,15~24歲青少年每週平均花費之休閒時間為1212(行政院主計處,2002)

    行政院青輔會統計青少年最常從事之休閒活動為看電視、電影,其次為從事球類、游泳、韻律或健身房等活動,自19941995年起,青少年的休閑活動多傾於靜態之視聽享受,而較少從事戶外動態或體能性的休閒動(青輔會2004)。這一方面除了可能是受制於課業和升學壓力的影響,僅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靜態的休閑活動來放鬆、紓解壓力;另一方面由於相關的休閒設施及休閒空間不足,也導致青少年在選擇休閒活動時受到限制。另外日益嚴重的升學壓力,逼迫青少年更殷切渴求精神的紓解和課業的解脫。有學者研究指出青少年的休閒狀況存在的問題是:1.課業太重,無法享受休閒的樂趣;2.大半休閒時間以觀賞電視最多;3.不知如何運用休閒時間;4.未有充分的休閒場所;5.不良的休閒生活方式(許義雄,1988)。因此,休閒內容及方式選擇的貧乏,伴隨娛樂休閒商業化程度遽增,以及在商業媒體推波助瀾下,結果產生一些專屬於青少年年齡層或是影響這個年齡層較深的社會次文化問題。譬如刻意標新立異的流行文化:為了在同儕中受到讚美,為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青少年花費心思講究外表的打扮,刺青、穿耳洞、穿鼻環、染髮、接髮、甚至彩繪指甲,無一不是刻意凸顯自己的特色。盲目追求偶像文化哈「日」、哈「韓」風流行,青少年花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蒐集偶像明星的照片及週邊產品,寧將課業棄置一旁,漏夜排隊購買演唱會的門票、組成影友會南來北往日夜追星樂此不疲,將自我中心投射到影星身上,幻想自己是舞台上人人注目的明星,以求得心理的滿足(江福貞2005。還有更為負面的尋求高刺激行為:結交異性朋友、探險、抽煙、看限制級影片、飆車、賭博、翹課、打架、到不正當場所、講粗話或磕藥物及結交犯罪習性的人﹝黃德祥1992。當青少年發覺同儕間均有類似行為,若未能適時輔導及及修正,對於這種社會現象便形成學習風氣或相互影響,進而形成一股盲目跟從的風潮而形成青少年次文化問題,相對亦使青少年在課餘之外僅剩的休閒時間充斥上述行為及態度,其休閒價值觀可想而知。

 三、相關問題

      根據專家學者的看法,通常在青少年生命週期的這個階段,會出現一股獨特的「青少年文化」,充滿著獨特價值觀、音樂流行、服飾、髮型、社交關懷、語言、態度及對性的觀念〈2005,休閒遊憩概論〉。就某些程度而言,大多數認同次文化的青少年會與社會環境有類似脫節的思維,行為特立獨行,尤其是男生。成群在街頭巷口、在當地的電子遊樂場或甚至網路、聊天室中遊蕩。通常青少年會從社會大眾中消失退縮,並進入一個既不屬於兒童也不屬於成人的獨特世界中。

     次文化是相對於主文化所產生,在許多方面不僅僅是社會主流的縮影,也是青少年對現行成人社會文化的一種誇張的反動。因此,青少年的次文化其實是反映大社會的問題,亦呈現出整體社會的價值觀,當然其中也間接反映出青少年的休閒價值觀,包括沉溺安逸、自我逃避,膚淺懶散等現象。
1.
沉溺逸樂的價值觀念:在一般狀況中,青少年的經濟來源都依靠家庭的支援,

  父母在金錢的給予也較為有彈性,加上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青少年重視放鬆

  自己,滿足慾望的程度逐漸增加,對於脫離舒適圈或具挑戰性的休閒活動較難

  以接受。此為長期安逸寬裕的生活與窄化偏頗的教育所造成。

2.濫用藥物的逃避行為:由於缺乏人生目標的和受挫忍耐力的降低,現代的青少

  年學習態度消極膚淺,青少年蹺家、中途輟學之人數日益增加。而依靠毒品藥

  物來逃避現實者,也大有人在。形成了逃避退縮、自卑自殘而疏離苦悶的問題

  青少年而其表現則顯現於其語言、服裝、舞蹈、音樂、髮型、抽菸、藥物、性

   關係等表相1993臺灣教育,51111-15

3.圖像思考的自我封閉:漫畫、卡通的流行,電玩及電腦的普及,各類傳播媒體

  的日新月異,網路世界的無遠弗屆,現代青少年對螢光幕圖像興趣濃厚,使得

  青少年休閒時間不願到戶外,形成「宅男」、「腐女」現象,凡事皆以自我為中

  心考量,因而排斥群體的人際互動關係。

4.短暫閒散的人生態度:「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這些言簡意不賅備的流行廣告詞,顯示新生代青少年的肆意妄為、尋求自我滿

  足與短暫快樂的最佳寫照。例如青少年參與廟會陣頭「八家將」演出,或青少

  女參與擔任商業化展場的Show Girl,其實亦凸顯了青少年瞻前不顧後,缺乏

  長期思考能力的特質〈2007學生輔導季刊,103期,19〉。

 四、問題剖析

     校園崇尚升學主義的風氣雖是一項沉疴,青少年課業的壓力短期內改善問題可能還有待加強,但青少年的休閒空間及時間已在升學主義的壓縮外,休閒價值觀又被強勢的媒體市場包裝及主導下,休閒態度及觀念已漸漸被其次文化膚淺的表徵深深影響了休閒行為觀念,加以青少年生活在富裕的環境,重視物質享受的觀念日趨加重,強勢的商業文化帶動了現代青少年的次文化。雖然青少年團體間充斥的次文化問題深深影響對日常休閒的價值觀念及休閒方式的選擇,但就其次文化形成的過程,以及其對於青少年的作用、影響,不可否認的它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其實在教育上對於青少年次文化的掌握及運用得當的話,對於培養青少年正確休閒觀念便能發揮因勢利導的功能。

    青少年休閒價值觀雖受升學主義及次文化的影響,但次文化並非完全是負面的因素,有時在次文化情境中所展現的驚人創意卻值得讚許,他們往往是接受新事物、新見解的先鋒,最能打破常規,未按牌理出牌所做的創意休閒,如隨意於路邊三五個人即興跳起街舞,甚至玩起滑板運動、單車極限運動等,諸如此類的行為,便可激起成人世界的省思及改進。對於促進社會的進步功不可沒。

     另外在與同儕團體的相處,青少年了解受歡迎的人格特質為何,為了在同儕團體中生存及得到肯定,青少年勢必修正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在團體同時出遊或實施具有共同嗜好、興趣的休閒活動中,共同欣賞彼此間的優缺點。他們學到要接納別人的情緒、克制自己的衝動,以避免引起衝突或為團體拒絕。成熟的人際關係能力,對未來的發展更具實質意義。有些具有抒發身心疲累功能的活動,如:棋藝、登山、攝影、水火箭製造。不但無損休閒價值更可抒解繁重的課業壓力,增加因應壓力的能力,達到抒發情緒的功能,可謂一舉數得。

     由文化的定義及特性,我們可以了解青少年次文化,便是其生活表現的一個範本;也就是說青少年次文化影響著青少年的行為表現及價值觀念,其對於本身之行為的看法,及對於學業的重視程度,都受其次文化影響。因此了解青少年次文化,可以尋得其對休閒價值的評定及行為表現的原因。

五、專業機構會談

   針對於青少年次文化影響問題,日前請教本校負責學生輔導工作業務的輔導室主 任高莉娜 老師,就青少年次文化與休閒價值觀關係討論, 高 老師表示青少年的休閒選擇,建議採取不干預的作法,讓青少年決定想要的休閒方式,當其遇到挫折時,再給予適當的服務;以「親自示範」方式替代說服或強迫,吸引青少年學習;並提供積極的協助,使青少年發展期對休閒活動的認知、態度、行為,協助建立休閒決定的原則。至於青少年次文化問題,只要在不影響他人權益下,那只是同儕間表達自我的另一種方式,也算是種過度期,在逐漸社會化的過程當中問題將會逐漸消失。因此,大人不能為小孩決定他們的活動好不好玩,因為大人肉眼看到的未必能真正的體會。從事的休閒活動好不好,可從其質與量兩方面來看:有些人把大部分時間投注在嘻戲之中,甚至荒廢了學業,如此因噎廢食不僅不能發揮休閒的功能,反而阻礙個人的成長。而從質的方面來說,有些青少年犯了人云亦云的毛病,一窩蜂追求時尚,對休閒活動都淺嘗即止,無法深入其中之奧妙,非常可惜,所以在時間上做一均衡的調配十分重要。另外要考量自己的經濟狀況 , 量力而為,節約而不浪費,仍能達到一樣的休閒效果。今天很多家庭為了經濟生活,整天在外奔波,把陪小孩的時間當成是奢侈,在這種家庭缺乏情愫、溫暖的小孩,就落的在外成群結黨、養成不正當惡習、甚至到處滋事,影響社會的安寧與秩序。所以,提倡家人的共同娛樂和嗜好,來建立與維持親屬間的情感,使青少年願意多逗留在家中,藉由在與父母親互動中培養正確的休閒價值觀,就顯得格外重要。

 六、結論

  青少年時期,正是一個充滿價值混淆的時期,除了上述提及青少年同儕團體之間濃厚的社會順從色彩外,另一個青少年時期的特色,就是逐漸退去孩童幼稚的行為進而逐漸成長為懂事的大人。就某些方面而言,在我們社會中,和老年人一樣,青少年所面臨的困境,正式缺乏清楚的角色認同。因此,由於上述各項原因,常造成青少年彼此間緊密連結的關係,有時甚至會形成幫派結社,或是加速發展不受整個社會所允許休閒活動的社交團體。就某個角度而言,現在社會上青少年的高犯罪率、吸食毒品的氾濫行為即發生車禍意外的高比率現象,正好印證這項論點。

        當人們從兒童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逐漸脫離父母親的強褓而日漸獨立,且受到同年齡團體影響也越來越深。有些青少年開始兼差打工,交通行動能力也增強,也因此青少年在休閒活動參與上,亦能夠有更多選擇。個人到了青少年時期,會將社會所認可合宜的成年人角色之知識與態度,開始內化到日常行為當中。休閒活動對青少年的特質與身心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良好的休閒生活培養可促進身心健康、滿足親和的需求、舒解壓力、獲得新知及增進自我的實現。如果休閒活動被誤導,則可能造成腐敗身心、壓抑潛能、甚至放縱自我 , 導致犯罪的後果 , 而帶給個人、家人、及社會的遺憾與災禍。建立良好的休閒生活型態,是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維他命,其需要性及迫切性是無庸置疑的。為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並與孩子共同從事休閒活動,學校也要使教學正常化,提倡及辦多元性的課外活動,並擬定適當的休閒輔導策略,同時政府也應有計劃的規劃倡導與推動,透過企業的與、協助、倡導休閒活動。如此,才能免除青少年不良休閒生活的弊端,開創青少年朋友健康、明朗的人生旅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