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女兒送給我幾顆柿子,是三大顆的硬柿子,比一般軟柿子大上四至五倍。通常我只吃軟柿子,對硬柿子的印象多是肉質堅硬、皮澀、沒水份、甜度不夠,就像是軟柿子的相反形容詞,所以當女兒給我後沒在意的放在辦公室架上好幾天,都快忘記了,直到昨天被女兒發現提醒我下班後才帶回家。
        回到家內人把它洗淨切開家人一起分享,我説好吃嗎?她說不錯很甜,我半信半疑吃了一塊,一個驚天動地的感覺,發現硬柿子不是我想像中那樣子,果肉的水分香甜並不輸軟柿子,軟柿子的果肉只要用舌頭翻攪,不需咀嚼,香甜的滋味隨即入喉,而硬柿子的果肉就需咀嚼,在咀嚼中會體驗到果肉的甜汁溢流出來,香味盤旋咽喉,當果肉吞下回味無窮,可以說完全顛覆了我對硬柿子的印象。
        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撿我們熟悉的、簡單的,盡量不費力氣,容易達成目標的工作,對於那些主觀認為是艱難的、複雜的、須花費極大心思的工作,唯恐避之不及。其實不只對事而已,對人也都一樣,習慣和自己熟識易於溝通的人交往互動,刻板印象的認為嚴肅、不苟言笑,其貌不揚,直覺認定是個龜毛、難搞定、剛愎的人,總是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此,當然難以探究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如果主動去嘗試接觸了解一個人,他的回應也許會讓你跌破眼鏡,大感意外,最後你對他的印象完全改觀,是不是和吃硬柿子和軟柿子的哲理感受,有異曲同工之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