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八月六日團隊繼續由向barafo營地前進,路程距前一個營地較近,僅花四個多小時的時間便抵達barafo,由於是攻頂前的最後的一個營地,所以我想可能是為因應準備次日凌晨攻頂需要,必須多爭取休息時間而做的安排。行程花費時間雖短,但團隊成員已有人有輕微的高原反應,也有可能是受到風寒關係,因昨晚barranco營地入夜後溫度就已降到零度,帳篷內的溫度頂多也是個位數。在高山保暖工作一旦沒做好,身體就容易出狀況,成員中特別是瑞芬腳程很明顯的慢了許多,團隊因此分為兩組前進,到了高度 四千六百公尺 的barafo營地,成員的高原反應更加明顯,奕良緊急對每位成員測量血氧狀況,連日的體力操勞再加上高度的上昇,血氧數據顯現治華、少康、瑞芬三位狀況均欠佳,甚至連女成員裡體能狀況最佳,當日擔任領隊,出發前是媒體報導焦點的雅期更呈現渾身虛弱現象,很意外的我竟若無其事。在攻頂前一日成員突發的狀況為團隊埋下一層陰影,所幸在營地帳篷內稍試休息後,晚餐時團隊成員狀況已稍獲改善,成員間彼此詢問狀況,項互打氣,討論攻頂隊伍發生狀況時的處置方式及隊伍成員出發順序,冠璋老師本身也表示自己狀況欠佳,但老師還感性的做了攻頂前最後的相關提示及士氣鼓舞,最後送每位成員一支螢光棒,希望在夜攻時螢光棒的亮光有相互聯繫的作用外,也顯示出團隊是一支美麗的隊伍,所有成員都能攻頂成功,圓自己的夢。

 

    組織只有在企圖達到某個目標時才會精神振作、士氣高昂,而為完成目標所產生的動機,是個人或團體動力或衝力的來源,領導者應了解本身組織成員的優點和缺點。因為,領導者的一言一行對組織、部屬成員的士氣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力量。

 

 

    攻頂前的休息非常重要,但不知是興奮心情使然還是高度四千六百公尺營地的原因,反常的躺在營帳裡難以入眠。七日凌晨一點卅分起來,氣溫是零度,在簡單使用過一些熱飲及餐點後,慣例除服用丹慕斯一錠外又再增加了威爾剛半錠,就是要預防成員最後高度下無高山症反映,它是預防高原反應的最佳利器。按照前晚討論的計劃,二點卅分團隊與觀光團隊出發了,途中成員間非常沉默,除路面有障礙的提醒外,步伐亦步亦趨,不像之前的路程沿途會邊走邊聊天,也許在攻頂前最後的路程上,大家在思索這趟行程的意義。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團隊在執行重要任務之前,事前必須準備周詳,領導者須預想一切可能發生的狀況及團隊成員能力的限制,並極力的克服及協助,才能去思考成功對團隊產生的意義。

 

  

 

保持熱忱  突破自我

 

    

 

    計劃趕不上變化,攻頂途中因時間因素,團隊隊伍與觀光團被迫拆成AB兩組,以自己的腳程主動分組加入,A組為腳程較快隊伍

 

,自認體能尚佳與團隊裡治華、少康成員同為A隊,隊裡含觀光團成員共七員,冠璋老師可能狀況不理想未與我們同隊,不放心下他請Ben與我們同隊。重新編組完後A隊很快繼續前進,步伐雖放快但在黑暗的夜裡走在山路上,必須格外的小心,碎石和砂石混合的鬆軟路徑走起來加倍耗費體力,再加上坡度陡峭,必須以之字型方式前進,黑暗中令人有原地踏步未前進升高之感。夜攻本來就是辛苦的一件事,再加上出發前未獲得充分休息,精神和體力頗感吃力,每次短暫休息的三五分鐘之間,疲憊的身心閉目後可以讓自己迅速入睡,繼續前進時又得重新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在山路上,對登山者而言是一項嚴苛的身心考驗。

 

    天色亮了,高度越升高更接近山頂目標,隊員的狀況反應更大,觀光團成員有人因情緒崩潰而哭泣,少康也因未服丹慕斯高山症明顯出現。出發前他堅持不吃任何藥物,想靠自己的堅持去完成攻頂,但是明顯的看出他步履艱難,唇色發青,腳程遠遠落在隊伍之後,嚮導勸他下山,他依然堅持要完成,當下我對他的身體有些擔心及不聽勸導的態度有些怨言,但另一面又欣賞他的堅持精神。隊伍配合他放慢速度,我和治華的體力幾乎快到極限,在高海拔的地方,喘息再多、再快都無法滿足肺部氧氣強烈的需求,體內心臟迅速強烈的跳動聲音似乎隱約可聽見。眼看目標就在眼前,折返的時間點又快到,妥協放棄和堅持前進在考驗著所有隊員的意志力,成員間鼓勵打氣下堅持著共同信念,同時我們也希望B隊成員能儘速趕上,但事實不然。

 

    當工作或學習遇到瓶頸、低潮,各項嚴苛考驗接踵而來時,難度尚未確定已經超越你的能力前,決不輕言放棄,只有堅持百忍,繼續付出你對它的熱忱,它將會回饋給你,否則將功虧一匱。

 

   一種激動、興奮且難以言喻的心情在九點四十五分登上了STELLA POINT,高度五千七百五十六公尺。登上那一刻,還來不及欣賞山上風景,心理的感受瞬間讓我鼻酸,眼睛流汗,不是喜極而泣,那是一種感動,為自己的付出及努力感動。回首自己選修這趟課程的初衷,讓生命有不同層次的體驗,讓視野更擴大,從參與團隊的各項運作,與成員間的互動,自己設立學習目標,直到非洲這趟吉力馬扎羅山之行。為這段期間自己的承諾所付出的努力而感動,更感動團隊成員給我學習的一切,看所有成員有人泣不成聲,有人駐足遠眺,不發一語

 

,每人感動方式不同,知道自己成功辦到了。但山下卻傳來B隊已決定折返營地消息,心中為隊友成員未能上來分享這感動的一切頗感遺憾,當然也知道這是最終目標了,折返時間的限制無法再向最高點UHURU PEAK推進,但是這樣算成功登頂嗎?如果說是,感覺心中好像還有一些缺憾,這個問題在下山時自己一直在心中思索,回到營地聽到老師恭喜B隊成員成功登上 五千公尺 高山,當下我知道答案了。

 

一趟吉力馬扎羅山及肯亞山的攀登之旅,啟發了我無數的感想及觀念。當然,也讓我的心靈豐富了起來。

 

    什麼是成功?每個人對成功下的定義不同,只要全心盡力在某件事上,且超越、突破了自我的限制,這就是成功。不用社會眼光或父母同儕給你的標準。成功,需由自己內心來決定。它是自我肯定的一種封號,一個頭銜,只要努力過,就沒有人可以否定它的產生。

 

 

    八月十六日結束了吉力馬扎羅及肯亞山攀登旅程之後,繼續來到坦尚尼亞一所由加拿大家扶基金會(CCFC)在坦尚尼亞設置的Wamado社福機構,此機構專為當地無法就學的貧童建立社區學校。服務學習是團隊此次行程第二個重頭戲,我們參觀了學校與當地社區,大環境貧富的差距,猶如天壤,國內的愛心善款已開始在改善了學校的衛生設施,和貧童的互動,從當地老師解說中了解了更多令人鼻酸同情的故事。但從貧童臉上發現並無對生活貧窮不滿的表情,反而是單純的樂觀及知足,從帶領拍照的活動中,學生及老師獲得個人的大頭照時那種如獲至寶的表情,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興奮及快樂,那種天真或是說無邪也罷,是生長在物資充裕、資訊發達環境的我們難去比較的。

 

    相形之下,他們對生命堅毅的展現及對生活知足的觀念,讓我們自形慚穢,更顯出我們是如此的貪婪及不滿。若說我們在學習中服務了他們,倒不如說在學習中是他們教育了我們,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深思的問題。

 

    知足的人富有且平安自在;反之,不知足的人為滿足欲望,身心都做欲望的奴隸,對於知足的人,我們應該學習,所謂「歸真反璞,終身不辱」,因為唯有知足才能永遠享受快樂的生活。

 

   

 

     一趟不同凡響的體驗冒險之旅,讓我的生命不同凡響,心靈豐富滿載而歸,旅程或許只是暫時告一段落,後續的生命歷程還須靠我的體驗去執行、實踐。人生美好的一仗還沒打完,正準備開始而已

 

    因為,經過吉力馬扎羅的洗禮,我的生命已不同。感謝妳,吉力馬扎羅山。感謝團隊成員你們的努力付出,讓我收穫豐收。更感謝團隊老師的指導,讓我學習成長。也感謝參與此次計劃所有的人。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