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生命已不同

    

我們常說人是思考的動物。的確,人類因會思考而了解自己,也清楚了解自己未來該怎麼經營規劃。而透過自我的省思與內心深層的自我對話,這種思考方式猶如面對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看到自己種種的優缺點。舉個例子,生活中應該很多人有這種經驗,在面對一件失敗的事情,在事後我們往往會扼腕的說:「早知道就…..怎樣了」或是「如果是 ..就好了」等婉惜的話語!在這種思維下,觀念消極的人會一直困在失敗的框架裡而自怨自艾,態度積極的人則會去嘗試著找出問題的關鍵點,檢討找出改進的方法,避免以後發生的可能性。我們也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但任何事情進行前、中、後如果都能有反思習慣,也許可以找出事情可能發生的盲點,甚至會發現其中的哲理,因為透過反思模式,以自身為中心去感受、去意識,將事物或生活經驗相結合,或許適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就在其中。雖然反思技巧的運用可使我們真正的抓到問題、解決問題。然而,如果沒有配合「執行力」我們所做的一切反思努力就流於空談;換句話說反思與執行力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就無法使其發揮應有的效應。

 

 

一個念頭,及時回頭

 

 

    回首學期前選課時就已獲知有戶外領導冒險的相關課程,其中課程藉由攀爬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的計畫出發,從做中學的方式,強調體驗及反思去培養團隊互助及領導的決策力的一項課程,心裡就在思索是否可以在休閒領域之外再去學習不同領域的課程,讓自己的學習觸角延伸出去,讓視野更加的擴大,思考後毅然決定接受挑戰,課程開始團隊建立之初,發現一個需克服的問題,突然覺得自己在課程方面所知的理論過於薄弱,因為上學期並未與大夥共同選修理論課程,與團隊夥伴熟悉及默契度欠佳,或是自己處裡事情方式因素,課程中所討論分工事項往往就只是自己負責的部分完成就覺得心安理得了,甚至讀書會心得分享報告也覺得自己分享的內容平淡無奇,只能聆聽他人的想法。當時總感覺跟團隊的關係格格不入,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選錯了課程,每當上課一種不快樂的心情就會油然而生,再加上工作的壓力及與另一半感情經營的挫折,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狀況讓自己陷入了低潮,學習目標消失了,目標很重要。沒有目標,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發生,也不可能讓你去採取任何步驟,就像計程車在人生的大街上漫無目的亂闖。當時常思索選修這門課程的初衷去哪裡了?就算學業完成對自己的價值何在?在考慮權衡下放棄的念頭逐漸滋生,私下和治華聊天中稍微透露自己的想法,他頗能諒解我的念頭,果真同是國家公僕,觀念相通。

 

    正當自己正在考慮是否應該放棄或是應如何向老師說明自己的問題及想法時,團隊裡的少康竟傳出未完成註冊手續必須辦理休學的狀況,令我訝異。老師要求他向團隊說明原因後,表示主要原因是家中另一半並未支持他在妻子生產後立即去非洲,我想這個問題對他一定很難抉擇,一個是出國前懷孕將生產的另一半,而另一個卻又是自己想要去完成的體驗及夢想。當下聯想到自己的問題,如果是我會怎麼做?老師對少康的問題給他兩個字的答案:承諾。對另一半的承諾或是對團隊的承諾必須擇其一,這個答案讓我隱約意識到自己本身問題癥結處。承諾是你對自己及任何一件事情的負責的表現,有很多事情你必須對你週遭中重要的人說明溝通做出承諾的主要原因,當然也希望對方也能做出承諾,有了共同的承諾便能化解問題的難處所在但承諾不可輕下,若已作出更應貫徹執行。可喜的是少康最後做出對團隊的承諾,留在團隊共同努力。少康的問題讓我明白了一件事,團隊成員年齡雖有差距,但都有自己待克服解決的問題,有來自工作的、學業的、家庭的,甚至來自於經濟上的壓力,不是只有自己身上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我決定打消放棄的念頭,信守對團隊的承諾,留在團隊繼續努力,相信所有的問題自己可以慢慢克服。

 

   

 

 

放下身段 同舟一體

 

 

    其實做出留在團隊的決定後,自己的問題並沒有這樣而停止,除了每週的課程討論外,團隊裡有另件重要的體能訓練工作,自己在團隊裡負責安排體能訓練工作,從騎自行車到爬郊山的負重訓練進而登高山的高度適應,這些訓練活動團隊每位成員都必須參加,但每位成員體能程度參差不一,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常因體能欠佳的成員而拖延整個訓練行程及時間,就軍事上的觀點而言,這種訓練是無效率的。因此,訓練展開初期,自己對於成員拖延訓練時程的現象,一直不以為然,但只能放於心中,直到老師了解此種現象要求我們對於訓練過程落隊的成員必須給予等待,老師強調這是團隊的合作,不是個人獨秀,所以等待也是一種學習。這番話寓藏了很深的哲理,團隊成員的組成就是一個個體,既是同屬一個個體就無個人,所以成員間必須相互照應,互相鼓勵,不只自己要去完成目標,而且還要去協助他人完成目標,這無非是組織領導裡最基本的精神,在北插天山訓練後,這個反思而來的觀念令我印象深刻

 

    經過了這次的對團隊觀念的轉變,在接下來的體能訓練活動裡或是課程討論裡,自己學會去挖掘團隊中每位成員的優點,當然就會更容易去包容欣賞成員的缺點,畢竟每個人都是來自不同的環境,當然就會有所差異,觀念的轉變讓自己反思在工作上也屢犯類似自以為是的觀點,常將本身在軍中的訓練經驗或是過去曾經的感受而要求組織成員需像其一般的水準,而忽略了組織成員彼此間的差異,更遑論成員的身分背景,當下反省檢討平常在工作上對學生的生活常規要求,是否未顧及其成長環境、背景與同儕間的差異而要求卻是一致的?

 

我想答案已經很分明且我也知道開學後該如何要求管理學生了。團隊的互動提供給我一個不斷反思學習的開始,在團隊裡必須思考每一步所下的決定,將每個計畫做到完善,結論不敢說能做到最好,但自己希望認真的做到每件事,也算是對自己及對團隊負責。

 

    記得在一次課程討論當中因團隊分工的尋找贊助商的工作遲滯不前,課 後 老師用少有的重話對團隊的提出嚴重的斥責,其實當時大家都努力了,只是在贊助上似乎是遇到了瓶頸,老師說完大家也都深切反省檢討,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在乎人家所給的讚美或是批評,但不管是別人說出還是自己肯定自己,都無所謂。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也不是幫助我們做任何事時前進的力量嗎?正確的對待批評很重要,虛心學習,從別人的批評吸取有益的教訓,才能更上一層樓。

 

 

體驗行程 開始出發

 

 

    學期開課團隊的建立開始,經過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準備及籌劃這趟冒險體驗及服務學習行程,從贊助商的找尋、公部門經費的申請、義賣T—shirt自籌愛心款、團隊的自我體能訓練,一直到行前記者會的召開,各項工作的分配都經由團隊成員討論及聯繫協調,成員間培養出了相當的默契及團隊共同的的行動目標---藉登山體驗過程了解領導價值;將國人的愛心送到非洲,當然也包括在我們共同的核心目標裡。七月卅一日我們出發了!

 

    大山之歌這本書裡有這麼一句話:組織登山隊必備的三個條件,也是籌組任何團隊必須具備的條件---專業技能、有興趣接受挑戰及一套共同的價值觀。每個組織都有其文化、氣候,內部成員對組織目標認同角度均不同,而要求成員具有挑戰信念,甚至跳脫原來的窠臼勇於冒險,無異是緣木求魚,惟團隊成員若能培養出共同的價值觀,對組織或是成員而言都有彌補不足的挑戰信念的效果,增進團隊的力量。也許我們沒有專業的登山技能或成員間的體能各有差異,但成員間都具有接受挑戰甚至勇於冒險的共同信念,這是我們所慶幸的。

 

    出發當日在桃園機場登機,靠著治華的另一半是機場航警的身分,我們在半禮遇的狀況下很快通過安檢,但在香港轉機個人再次安檢時,少康遇到了麻煩;少康平日的工作性質是從事辦理機關學校戶外活動,所以身上的配件難免有輕便刀器類的金屬工具。雖然登機前他也注意到的將這些配件取下或不帶上機,但百密還是一疏,他疏忽了將外觀形狀類似刀器的腰帶頭取下,或是說對香港機場安檢的相關法令不熟悉,以致在安檢時未通過而遭港警的高度懷疑,對他詳細盤查及詢問動機,耽擱了好一段時間。經過冗長的解釋及說明,最後以先暫時沒收保管下才順利放行,當下團隊成員也為他的狀況捏把冷汗,擔心他的狀況會被扣押偵訊。

 

    個人的疏忽常會被自以為是的想法矇蔽而不自知,進而影響團隊的目標進行,甚至毀損團隊成員的權益。因此在遂行團隊一項共同目標時,每位成員均要有調整團隊目標成為個人目標的觀念,義務做相互的提醒,以確保團體目標的達成。

 

 

 

 非洲時間管理

 

 

    搭了十三個小時漫長又令人坐立難安的肯亞航空飛機,在次日清晨五點卅分終於在非洲奈洛比機場落地,從下飛機到辦理簽證通關再領完行李到出機場時,已經是將近七點,機場所有作業的效率令所有團隊成員不敢苟同,這是身處在生活步調緊湊,凡事講求效率的台灣的我們所不可思議的事情,類似這種時間拖延、漫長等待而沒有效率的「非洲時間」,在整個行程裡幾乎天天上演,團隊從抱怨到最後變成見怪不怪,帶隊的謝老師也從怒罵變為莫可奈何。當地嚮導公司當然也嗅出我們的不滿,令我們哭笑不得的是嚮導說明希望我們能入境隨俗,因為非洲就是這樣。因此,時間管理的名詞在這裡似乎派不上用場,也不存在的。

 

    在工商社會的環境,為迅速達到追求的目標,因此時間管理是重要的,因為講求效率的環境框架裡,時間的安排將我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等步伐定調了,是我們在管理時間或是時間在管理我們?主客之間的關係很難論定。為講求效率而衍生出的速成文化到底是優是劣?影響了我們什麼?值得我們深思。

 

    在下榻的旅館裡經過了兩天的調整時差,輕鬆的適應當地氣候環境後, 八月三日 團隊整裝正式的向吉力馬扎羅山出發,嚮導公司接駁車送我們到macheme當地的國家公園入口處下車,簡單的入山手續及須挑夫搬運的行李整理後,自己背負自己路上所須物品的背包,開始向macheme營地徒步前進,這一段路雖高度約三千公尺,但在涼爽的雨林帶山區,加上路況甚佳,團隊裡有兩位嚮導首日急欲與成員建立熟悉度,互動氣氛熱絡,團隊成員走的輕鬆,讓當日擔任一日領隊的我自然輕鬆帶隊抵達營地,只是在入口處出發時間有延遲,所以到達時已是晚上七點多摸黑進入營地。

 

    當晚用完晚餐冠璋老師主持成員的心得分享,團隊成員突然為我唱生日快樂歌,心裡感到驚訝,知道對自己而言今年的生日可能是人生中最特別的生日,原想放在心裡自己默默慶祝就好,這是我一向的低調個性。四十一歲的生日,在異國他鄉,不是與家人而是與有共同信念的團隊成員共渡,這種感覺很特別,當下心情複雜一陣鼻酸,不是難過而是感動,雖沒有蛋糕和蠟燭,但團隊成員的關懷和祝福讓我永記銘心曾經在非洲度過的四十一歲生日。

 

    團隊中成員願意與其他成員分享自己的經驗,隨時對他人付出關懷,就能在團隊中獲得更多成員的支持,團隊力量進而更加縝密。

 

   

 

放慢步伐 體驗生命

 

   

 

    八月四日早上由machame營地出發,依照行程計劃向shira營地前進,這段起初由雨林帶逐漸進入遍地都是一種叫石南名稱的植物,它是吉力馬扎羅山麓地區的特有種,高度上升到三千八百多公尺,景色最後也由青鬱的樹叢轉為由火山時期留下的大小岩石組成的灰色荒涼景觀,沿途景色雖然單調,但隱約中又展現了另一股堅韌的生命力,令人讚嘆。前進途中也遇到我們團隊的挑夫,看他們只有簡單的穿著及裝備而身上卻需扛著沉甸甸物品,他們的身影在現地荒涼環境襯托下,亦展現出一種非洲當地黑人知足樂天又堅韌的生命力。環境除會影響你的觀念,更會塑造一個人的生命力,為永續生存,你必須學會謙卑的心情及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一切。

 

    隔日再繼續前往barranco營地,高度已又上升到三千九百多公尺

 

,進入典型的高山荒漠區,抬頭便可以看到吉力馬扎羅山頂終年不化的冰帽,那個畫面是會令人產生一種驅動前進的力量,途中看到古代冰河時期留下遺跡,其中lava tower孤獨聳立在山谷中,在群山的襯托下更顯出它鬼斧神工磅礡的氣勢,令人駐足不願離去。連續三天都走了六小時以上的路程,乾冷的空氣不斷的拂面而來,令人鼻水猛流,喉嚨乾燥,所幸團隊成員適應狀況都算良好,我想可能是嚮導腳程速度並未放快的原因,知道速度放慢有助於高度適應,避免有高原反應。

 

    其實團隊成員在出發前就已開始服用預防高原反應藥物丹慕斯,我也不例外。想到高原反應症狀就讓我聯想到在台灣自主訓練登合歡西北峰時的高山反應,原先自侍有良好的體能,應能完成登頂目標而輕忽在高山可能的反應,那種頭痛欲裂,渾身疲倦沒勁,下山時又嘔吐的慘狀,事後回想是自己過於輕忽,自以為是的想法,未能認真看待登山這件事所導致,似乎是高山在教育我什麼是謙卑的精神。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事情我們是應該在乎的,若不在乎而用無所謂的態度或以走馬看花的方式對待,那只會迅速讓你到達想要去的地方而已,但周邊過眼的美麗風景你便無法仔細欣賞,去享受過程中帶來的快樂。只有放慢腳步,細心品味才能觀賞週遭的變化過程及豐富的生命色彩,那是種人生的收穫,否則將得不償失。 「欲速則不達」不就是這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年歐基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